上海专业刑事律师

联系电话:15000866867
律师信息
申云-上海专业刑事律师照片展示

申云律师

  • 律所: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

  • 电话:

    15000866867

  • 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181号盈科律师大厦(全楼层)

您的位置: 首页> 文章详情

2019年贷款诈骗罪要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的辩护词怎么写?

添加时间:2019年7月16日 来源: 上海专业刑事律师   http://www.tdhtaolaw.cn/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出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那么,贷款诈骗罪要如何认定?贷款诈骗罪的辩护词怎么写?

  申云,上海专业刑事律师,四川成都刑事领域专业律师,主要研究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申云做工作认真负责,自执业以来办理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刑事案件,接手的刑事案件几乎都得到无罪、缓刑或减轻的满意效果得到了委托人的高度好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以“为人辩冤白谤是第一天理”为办案理念,力求帮助每一个辩护人能获得有效辩护并且得到罪轻、无罪的有利判决。

  

2019年贷款诈骗罪要如何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l、“以非法右有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在认定诈骗贷款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就以诈骗贷款罪论处。实际生活中、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也很复杂,如有的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市场行情的变动,使营利计划无法实现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这种情况中,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认定。有的是本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估计过高,以致不能按时还贷,这种情形行为人主观上虽然具有过失,但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应以本罪论处。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贷款的行为,才构成贷款诈骗罪。

  2、要把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区别开来。有些借贷人在获得贷款后长期拖欠不还,甚至在申请贷款时就有夸大履约能力、编造谎言等情节,而到期又未能偿还。这种借贷纠纷,十分容易与贷款诈骗相混淆,区分二者的界限应当把握以下四点:

  (1)若发生了到期不还的结果,还要看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履行能力不足的事实是否已经存在,行为人对此是否清楚。如无法履约这一点并不十分了解,即使到期不还,也不应认定为诈骗贷款罪而应以借贷纠纷处理。

  (2)要看行为人获得贷款后,是否积极将贷款用于借贷合同所规定的用途。尽管到期后行为人无法偿还,但如果贷款确实被用于所规定的项目,一般也说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诈骗贷款的故意,不应以本罪处理。

  (3)要看行为人于贷款到期后是否积极偿还。如果行为仅仅口头上承认还款,而实际上没有积极筹款准备归还的行为,也不能证明行为人没有诈骗的故意,不赖帐,不一定就没有诈骗的故意。

  (4)将上述因素综合起来考察,通过多方做客观行为全面考察行为人主观心态,从而得出是否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这对于正确区分贷款诈骗与借贷纠纷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1、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仅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受害人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诈骗罪的对象既包括货币,亦包括财物,对象不仅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其范围比贷款诈骗罪广泛得多。

  2、发生的领域不同。本罪发生在金融领域进行贷款的过程中;而诈骗罪的领域范围则极为广泛,可以涉及任何领域,自然也包括金融领域在内。

  3、侵害的客体不同。本罪不仅会对国家、公众贷款的所有权造成侵害,同时亦侵害了国家有关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其属于复杂客体;而诈骗罪的客体则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4,客观行为的表现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行为的本质特征虽然都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本罪所使用的方法却是围绕骗取贷款进行的,所使用的具体方法都是与贷款所需的文件、文件有关,如虚构引进资金、项目;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等等就是如此;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多样化,有时仅凭其三寸不烂之舌便可达到骗取他人财物的目的。

  5、犯罪的起点额不同。本罪的认定为犯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l万元;而诈骗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在3000元左右。

2019年贷款诈骗罪的辩护词怎么写?

  审判长 、审判员: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李某家属的委托,指派薛东林律师担任李某涉嫌贷款诈骗罪一案的一审辩护人。开庭前,辩护人会见了被告人,详细查阅了案卷和有关法律法规。通过今天庭审调查质证,综合本案的全部案情,辩护人认为:本案是贷款纠纷而非贷款诈骗罪。被告冒用他人名字贷款23万元是某县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张君墓镇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知道并允许的,后来被告多次向信用社负责人要求将所有以他人名义的贷款改为自己名字,信用社负责人虽然口头同意,却迟迟没有修改。被告贷款后将贷款全部投入到在北京开办的建材厂,建材厂由于数十万货款无法收回而倒闭。在创业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被告李某共归还贷款利息9.2174万元,而且卖掉自己的唯一一套住房,开办了一所培训学校,争取早日还清贷款本息。事实证明,被告李某在信用社贷款时一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二没有采取欺骗手段,不构成贷款诈骗罪。为履行辩护人职责,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现就本案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发表辩护意见如下,请合议庭考虑、采纳。

  法庭调查表明:被告人李某于2001年8月28日,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了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其妻子任法人代表,李某任公司总经理。该公司2001年到2003年在北京海淀区新兴大厦做投影设备代理销售;2004年到2006年,被告人李某投资90多万元,其中以他人名义在信用社贷款23万元,在某市生产建筑材料,由于大部分货款难以收回,仅2004年就有22万左右的货款无法收回(第205页书证),资金链断裂,无力购买原材料及支付工人工资和房租,建材厂倒闭。被告李某清算建材厂后,将仅剩的4万元清算款归还了信用社贷款利息。为了归还信用社贷款,被告李某决定东山再起,再次创业,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的仅有的一套住房,投资40万兴办了某培训中心,用该培训中心的利润归还信用社贷款利息。(见李某口供第209页)

  在公司生产经营建筑材料期间,由于缺乏资金,公司委托李某到信用社贷款。信用社主任于2004年到北京考察被告的建材厂,认为该厂前景很好,相信被告有还款能力,决定放贷给李某。按照信用社的贷款规定,他的权限不能一次审批15万的大笔贷款。但有权审批数笔3万元的小额贷款。为了规避信用社的规定,孔某要求被告李某找5个人的身份证,用他们的名字分笔贷款。2004年4月28日,被告人李某按照信用社的要求,委托亲戚黄某找来了五人的身份证。信用社为了规避本部门的贷款规定,顺利贷款给被告人李某,以上述五人的姓名审批贷款5笔,每笔3万元,共计15万元。李某取得15万贷款后,及时将这15万贷款投资于在某市所办的建材厂。

  2006年5月,被告李某再次到信用社找当时负责贷款的副主任申请贷款。早在2004年,阮某就和李某认识,李某多次在北京宴请阮某。(李某口供14页)阮某对于李某在北京办建材厂的事情很清楚。(阮某口供第5页)阮某考虑到当时李某已有贷款还没有还本,按照信用社的规定不能再发放贷款。经信用社理事会研究,为了能收回以前的贷款,信用社决定再扶持被告李某一次。为了规避信用社的放贷规定,提出需要以他人名义贷款。在信用社的授意下,被告借到了张某的身份证。2006年5月4日,信用社以张某的名义给被告李某发放贷款8万元。被告李某取得贷款后,将8万元全部投入到建材厂。

  2008年8月,被告李某多次电话联系信用社信贷员阮某,强烈要求将所有以他人名义贷款的借据换成被告本人的名字,阮某口头同意了被告的要求。但是,阮某考虑到被告没有付清贷款利息,就没有给被告李某更换借据。

  自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被告一直按期归还信用社贷款利息,共归还以他人名义贷款利息9.2174万元(见信用社书证第40、133、137、141、145、157 页)。2009年6月28日,被告给阮某一万元利息款。(见阮某证言第31页)通过阮某的妻子给阮某7000元利息款。(见阮某证言37页)2010年1月6日,李某归还信用社贷款本息 10万元。(信用社书证第206页)

  根据以上事实,我发表以下三点辩护意见:

  一、被告人李某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主观上没有贷款诈骗的故意

  刑法第193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 在该罪的构成要件中,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必须有采取欺骗手段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数额较大贷款的行为,二者应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从该条款看出,贷款诈骗罪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对被告人的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2001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1]8号)明确指出:“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



联系电话:15000866867

Copyright 2018-2024

上海专业刑事律师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 网站支持:中国大律师网